周口信息网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民间文艺服务下乡 刘六君 摄影

 
 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“喜迎二十大”文艺汇演 杨青原 摄影

 
 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百人古筝演奏会 张静 摄影

 
 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咏絮书画院成立揭牌仪式 穆杉 摄影

 
 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太康县书画艺术发展座谈会 张洪涛 摄影

 
 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“我心向党”文艺晚会 杨青原 摄影

 
 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为农民丰收节助兴 刘高远 摄影

 
 

太康:打通文艺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9月13日下午,周口市委常委、太康县委书记皇甫立新来到五里口乡五西村,走进该村部分书画创作室,了解该村书画产业发展情况  张洪涛 摄影

 
 

□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 于扬 李玉坤 通讯员 郜敏 安义斌

五西村,是周口市太康县五里口乡的一个普通村子。与绝大多数乡村不同的是,这里成立了河南省首个村级文联。“村文联”成立两年多来,发展势头迅猛,下辖的5个协会已拥有217名会员,其中省级以上各类会员达34人。

一个小村庄,文艺何以兴盛?日前,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在太康县采访时了解到,原来,文艺繁荣的背后,是更大范围的“文艺兴县”。在当地,每个乡镇都建立了文联组织,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的艺术种类,打通了文艺为民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太康历史厚重,有着肥沃的文化土壤

太康,古为伏羲时代京畿重地,夏朝戈国故地,夏王太康曾迁都于此,史称阳夏。秦王赢政二十三年(前224年)始置阳夏县,隋文帝开皇七年(587年),改阳夏县为太康县,沿袭至今。

这里名家纷呈,名人辈出:吴广揭竿而起反暴秦,高柴聚徒讲春秋;黄霸拜相,勤政爱民成良吏,谢安谈笑,淝水之战万古传;谢道韫见雪吟诗,咏絮之才名天下,谢灵运,开山水诗派,“池塘春草”万古传。

灿烂的远古文明,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。成立于1985年的太康县文联,如今也走过了三十七载春秋。30多年来,太康县文联由小到大,化虚为实,聚沙为塔,眼睛向下,面向乡村,为基层文联闯出了一片新天地。

如今,太康县文联辖协会、院团32家,乡镇文联23家,村级文联1家,行业文联3家。近年来,该县文联按照“团结引导、联络协调、服务管理、自律维权”的职能定位,探索出了“健全组织延触角、强化服务履职能、多方联络聚人气、发挥优势释正能、建设老百姓身边的文联”的工作思路,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突出特色,创新工作,不断拓展工作职能,创作文艺精品,打造文艺品牌,打通了文艺为民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文艺支撑,连年被省、市政府授予“文艺成果优秀组织奖”、“文联工作先进单位”。

现在,太康县是远近闻名的“中国道情之乡”、“中国诗歌之乡”“中国孝善文化之乡”,“河南省书法之乡”。

加强自身建设,让文联的组织能力强起来

在太康县,文联下辖的各类协会有32家,涵盖了方方面面的艺术种类,目前拥有县级会员12000多名,省级会员520多名,国家级会员85名。全县形成了“以县文联为主干,以23个乡镇和行业文联为分支,以32个院团协会为脉络,以12000余名协会会员为“绿叶”的庞大的体系。这个体系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,发达的根系延伸到太康的每一寸土地。

太康县充分利用文联拥有独家办公楼的有利资源,通过完善制度,整合资源,美化亮化,规范资料,把文艺阵地打造成了文艺高地,建设“书香文联”“魅力文联”“智慧文联”。而各协会会员也把文联当做自己的“娘家”,实现了文艺围着协会转,协会围着文联转的新格局。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qlinks.cn/taikangxian/410020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