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口信息网

警惕!又一个泡沫化风险,正在变大……

近年来,关于新能源车产业的争议从未断过,最近海南的大动作似乎让人看到了答案。

海南省宣布2030年全省禁止销售燃油车,这次“划线”,比欧盟还提前了5年。难道中国将会整体进入“新能源车时代”?在我看来,还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。

警惕!又一个泡沫化风险,正在变大……

方案截图

其实,海南此举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。海南省的总人口不过一千万出头,汽车消费市场十分有限。除了海马汽车,海南省内更是没有规模以上的车企,在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上几乎属于空白区,所以对汽车产业的供给端也没啥影响。

更何况目前的政策是禁售不禁用,那么无非是意欲购置燃油车的本地车主不得不选择异地购车、异地上牌。此外多半还要支付额外的行政规费。

如果全面禁售后,新能源车替代成功,当然是环保减排向前一大步的政绩;如果替代比例不高,燃油车缴纳额外规费的财政收入也不无小补。站在海南相关决策者的角度看,正所谓“胜固可喜,败亦欣然”,何乐而不为呢?

如果能够乘势打造一两家海南本土的造车“新势力”,为工业GDP数据做出贡献,那就更完美了。

不过,目前看可能性不大,海南的经济结构、工业基础和市场规模所限,正常情况下不太可能发育出汽车工业。

海南2030年禁售燃油车,对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。围绕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种种争议,不会因此终结。

1

鱼与熊掌不可兼得

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《新能源车赛道,是泡沫还是未来》,发表在公号“香帅的金融江湖”,作者香帅无花以前是北大副教授,据说在学术界和传媒界影响都不小,关于标题中的问题,她给出的答案是“未来”。对此,我不能苟同,提出一点商榷。

香帅高举高打,指出:新能源车,恰好占据了国家战略层面的“能源安全”和“制造强国”两个核心关键点。

“能源安全”指的是指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,有利于中国降低石油进口依赖。

警惕!又一个泡沫化风险,正在变大……

“制造强国”,则是指汽车工业两大特点:非本地化(可以全球协作)和驱动工业技术进步见效快、速度快,所以中国发展新能源车比发展传统造车,更容易实现弯道超车。

香帅拈出的这两条,确实代表了很多人的认知。但是,“能源安全”和“制造强国”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。

香帅认为“在地缘政治日渐紧张的当下,中国亟需减轻对化石能源进口的依赖。而这意味着发展电动车的紧迫性在中国更明显。”石油容易被“卡脖子”,那就发展电动车绕过去,这是很流行的观点。

香帅们不知道的是,电动车产业链的进口依赖度只比石油高,不比石油低。

整个电动车产业链,从原材料到零部件,乃至各种工业技术,大量需要进口。这是不能睁眼说瞎话的。

警惕!又一个泡沫化风险,正在变大……

比如,香帅说“用于锂电池阳极的石墨材料,全球产能79%在中国”,可是她没说的是锂电池的锂矿,80%靠进口。工业软件,95%是进口的。甚至铁矿砂都需要大量进口,中国的铁矿砂进口量占全世界近七成。造车总不能敲个铝合金壳子就上路吧?——而铝矿石也是大量进口的……

石油需要高度依赖进口,其他资源产品难道不是?

如果地缘政治危机爆发,卡锂矿这类“小众资源”脖子的难度,远远低于石油。至于,技术封锁更是纤细的脖子。

越是高端制造业,产业链也越长越复杂。但是,这也意味着越是高端制造业,对外依存度越高。正如香帅自己指出的,汽车制造业具有“非本地化(可以全球协作)”的特点,而这意味着更依赖全球经济体系的分工合作。

传统汽车工业就是如此,福特、通用是美国品牌,但是生产制造、原材料采购和销售市场都是全球化的。日本丰田、德国大众也是一样。

高端制造的品牌是哪个国家的是一回事,原材料、生产制造基地则是另一回事。新能源车也不会有什么不同,特斯拉的领先地位不是在美国“闭门造车”出来的。

因此,“能源安全”和“制造强国”两大核心,是存在逻辑冲突的。“能源安全”强调国际地缘政治的风险,降低对外依存度。而“制造强国”则是强调国际分工合作,尤其是汽车制造业这样“非本地化(可以全球协作)”的高端制造业,对外依存度很高。其中的矛盾一目了然。

警惕!又一个泡沫化风险,正在变大……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qlinks.cn/luyixian/326752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