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口信息网

扶沟:闻令而动赴“疫”线主动作为显担当

自3月22日起,扶沟分4批调派424人支援太康,承担核酸检测、隔离点建设、人员转运、流调溯源等任务。截至4月12日,这424人均连续作战10天以上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使命和担当。

首批援太医疗队队长张俊华:再苦再累都值得

扶沟县计生指导站医务人员张俊华是该县第一批援太医疗队队长。

3月22日23时,接到援太任务后,张俊华迅速带领从全县各医疗机构抽调的200名医务人员赶赴太康。次日凌晨3时,医疗队到达太康,负责太康板桥镇、常营镇每天6万人份的核酸检测工作。

“我们每天早上3点起床,5点到达采集点开始工作,不敢多吃饭、不敢多喝水,担心穿脱防护服延误采样时间,非常辛苦。中午饿了,简单吃点儿东西后继续工作……”张俊华回忆说,几天后,为避免交叉感染,按照市卫健委要求,他们开始入户为群众采集核酸样本。张俊华和其他队员背着用塑料袋制成的背包,装上棉签和取样管,一家一户地跑。一天下来,他们的脚上磨出了泡,脸上、手上都是勒痕。工作临近结束时,板桥镇和常营镇政府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。“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太康人民的热情,再苦再累都值得!”张俊华说。

扶沟县卫健委副主任朱建伟说,首批援太医疗队是最辛苦的。他们人数最多,200人的队伍每天凌晨出发,白天采集数万份核酸样本,晚上返回扶沟,次日凌晨再出发。

第三批援太医疗队队长王东强:实现隔离点零交叉感染

3月25日下午,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王东强率领第三批援太医疗队共22人进驻太康一高,负责筹建、管理该校西宿舍区隔离点。次日下午,该隔离点开始接收安置第一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。

王东强说,该隔离点安置了太康一高约一半的密接人员。刚开始,该隔离点仅有43名医务人员,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。后来,该隔离点增加了22名医务人员。除承担核酸检测、体温监测、健康观察、心理评估等工作外,他们还承担着570多人的三餐配送、垃圾清运、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,工作极其繁重,但无一人退缩、无一人喊苦叫累。

该隔离点有一名5岁女童,她的家人接连被确诊为阳性病例,她被单独隔离。王东强得知情况后,要求女医务人员轮班进入隔离房间,精心陪护孩子。女医务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,圆满完成任务。

该隔离点先后安置密接、次密接人员578人次,有20余人被确诊为阳性病例,但医务人员牢牢守住院感防控底线,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、隔离点内零交叉感染的目标。

转运车司机任方、刘国辉:连续奋战18天

3月22日至4月9日,周口永善医院救护车司机任方、扶沟县中医院救护车司机刘国辉在太康连续奋战18天。二人负责密接和次密接人员的转运工作。

虽然衣衫被汗水浸透、身上满是汗臭味,但他们无怨无悔。虽然每天高强度作业,穿着防护服、戴着护目镜,全身被包裹得密不透气,行动十分不便,但他们精神高度集中,以确保行车安全。

“每次任务都比较急,根本没有时间去害怕,只想着尽快安全地将隔离人员送到目的地。”记者问他们是否害怕时,任方说。

18个昼夜,他们手握方向盘,冲锋在最前沿,与时间赛跑、与病毒较量,累计转运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超万人次。

援太流调队队员王春霞:晕倒在工作岗位上,苏醒后继续工作

临危受命,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;争分夺秒,跑出流调溯源加速度。

在太康,援太流调队队员王春霞连续奋战18天,每天拨打近300个电话,嗓子哑了就喝点儿水,饿了就吃泡面,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,工作到半夜是常有的事。4月6日,正在整理数据的她突然晕倒在地,经过紧急抢救,才恢复意识。短暂休息后,她毅然回到岗位继续工作。

这些逆行者与时间赛跑,跟病毒抗争,把生的希望带给患者,是这个春天最亮丽的风景线。(扶沟县委宣传部 金月全供稿

(责编:辛静、徐驰)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qlinks.cn/taikangxian/567192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