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口信息网

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:向海图强,让历史告诉未来

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:向海图强,让历史告诉未来

向海图强,让历史告诉未来

——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

■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张付华

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:向海图强,让历史告诉未来

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航拍全景。刘 舰摄

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,一座雄伟壮观的博物馆—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(以下简称“海博”)以崭新面貌在山东青岛对外开放。

4000余件文物、1200余幅图片,近百组内涵厚重的雕塑等,全方位展现了人民海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建设发展历程。

“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。”开馆4个多月来,海博持续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。有近30万人次群众、600余个团队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参观学习,深情感悟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峥嵘岁月。有游客留言:参观海博,读懂了一种精神,明白了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全部意义。

历史·珍藏

“参观海博,可以触摸历史。”这是来自山东聊城的初中生高浩然写下的感言。今年暑假,他终于来到心心念念的海博参观。

从萧劲光大将用过的望远镜到英雄麦贤得的水兵服披肩,从“先锋1号”艇的铁锚到被击落的敌机残骸,高浩然看得认真仔细,也看得心潮澎湃。历史的烟云在眼前浮现,“就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样,落后就会挨打,强大才有尊严”。

在海上装备展区,按1∶1比例复制的长江舰停泊在东侧码头,高耸的舰桥、黑色的躯体十分醒目,被誉为海博的“镇馆之宝”。

登上长江舰,毛主席住过的舱室、长江舰的驾驶室等陈设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,就像一幕幕老电影,很快把人们带入海军初创时的那段艰辛岁月。

1953年2月19日,毛主席首次视察海军部队,乘军舰在长江航行四天三夜,为长江舰题词:“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,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。”长江舰也因此成为新中国发展征程上的一座特殊的里程碑。

在参观长江舰的队伍里有一位96岁高龄的老兵,他叫徐世平,是长江舰的第一任党代表。看着原貌复制的长江舰,回忆起在舰上生活战斗的点点滴滴,他激动地说:“长江舰历史价值很高,希望新时代的官兵不忘嘱托、努力奋斗,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。”

1968年,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发出通知,对部分军舰改用荣誉代号,长江舰被授予“53-219”号。

如今,长江舰又刷上“53-219”这个荣誉代号,以这种形式定格新中国海军发展的历史起点。

与长江舰停靠同一码头的,是舷号101的鞍山舰。当时,新中国百废待兴,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,用相当于17吨黄金的价钱从苏联购买了4艘驱逐舰。鞍山舰正是“四大金刚”的首舰。

在海博,还有很多像长江舰、鞍山舰一样的珍贵文物。比如,参加南沙群岛自卫还击作战的531舰、首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1号、巨浪-1型潜射弹道导弹、首次在辽宁舰着舰成功的552号歼-15舰载机……它们定格时代记忆,记录着人民海军向现代化挺进的铿锵步伐。

有着30多年飞行经历的部队退休领导贾茂荣在参观完海博展厅后,直奔航空装备展区,和自己曾经朝夕相伴的战机合影留念。

“‘老伙计们’,我来看你们了……”贾茂荣抚摸着战机,激动不已:“看看这些‘老伙计’,再想想现役的‘新战友’,深切感受到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澎湃势头。”

也许是一种巧合,新一代“万吨大驱”南昌舰的舷号也是“101”。两个“101”,对中国海军有着特殊意义。舷号的重生,正是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。

从鞍山舰到南昌舰,历史与现实,在这里交接;梦想与激情,在这里迸发。

血性·阵地

海博开馆不久,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“人民英雄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麦贤得。

在海博第一展厅内的一组展柜前,老英雄仔细端详从自己头部取出来的那枚弹片—

56年前的“八六”海战中,麦贤得作为我海军611号护卫艇上的机电兵英勇参战。战斗中,一枚弹片击中麦贤得的前额,流出的血糊住了他的双眼。从短暂昏迷中苏醒后,麦贤得强忍剧痛坚持作战,直至战斗胜利。

一支军队的血性,标注着这支军队的精神高度。在第一展厅与第二展厅交接处的海战走廊,6幅经典油画生动再现了万山群岛海战、击沉太平号、解放一江山岛、崇武以东海战、炮击金门作战、西沙海战的历史瞬间,展现了人民海军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,彰显了人民海军压倒一切敌人,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。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qlinks.cn/xihuaxian/503679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